Information
呂志鵬 提供 13 十一月 2007 18 三月 2014

雲晒的孩子

Information
Most Hit

Image

雲晒的孩子,進城讀書記                       劉淑菁 / 華裔助學專員


「雲晒」位於柬埔寨與寮國邊界的拉達那基里省,距離柬埔寨首都「金邊」共六百一十二公里。如果以台灣人的想法,這樣的路程並不算長。但三年前,第一次走上這條路的經驗卻讓我至今難忘:沿路皆是大大小小的坑洞,有些坑洞甚至比一條水牛的體積還要大,讓許多車卡在泥濘中,動彈不得;而不時連人帶車打滑的畫面,更讓人膽顫心驚;這條永遠都修不好的路,讓很多的雲晒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首都真正的面貌。

與世隔絕的客家村


雲晒的華人新村,是一個被湄公河支流─亞細珊河切割而與世隔絕的村落,對外交通一定要渡河。村裡住了三十八戶,約二百多個客家人,他們的祖先都來自中國廣東惠陽。他們雖然生活在柬埔寨,平常卻都是使用客家話溝通,當我第一次認識這一群「柬語」講得不好的柬埔寨人,心中的訝異難以形容。這群遺世獨立的華人,他們的經濟來源是以和寮人及少數民族做生意為主。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紅高棉戰爭時期,他們被迫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和平後,舊地已被霸佔,他們只好胼手胝足重新開墾原始的森林地。據當地柬華理事會的張會長表示,剛開始的時候,森林裡還有老虎與大蟒蛇,威脅大家的生命安全
,幸好大家夠團結、刻苦,才得以在此獲得安家立命的地方,並將新開發的村落取名為「華人新村」。


一波三折的進城求學路
一九九四年,在當地僑社的努力與協會的協助下,雲晒成立了「光華學校」,華人新村的孩子終於有機會進華校學中文。這幾年,協會除提供助學金外,並於一九九九年至二OOO年徵求四位教師志工前往駐校,協助提升教學品質,並持續提供教師津貼至今,讓學校得以順利運作。不過,礙於當地教師素質不高,中學部無法成立,許多學生小學畢業後,家中沒有能力提供他們到都市繼續升學,只能選擇輟學。
考量學習的品質及讓雲晒的孩子持續有書讀,協會開始計畫並和當地理事會討論讓雲晒孩子到金邊就讀中學的可能性,協會協助到金邊學校就讀的學費和租屋費,生活費則由家長自理。若能成行,一來金邊的學習資源較多,也可以讓這些極少有機會與外面接觸的雲晒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再者,也可以培養一些本地教師人才,學成後回故鄉服務,解決師資缺乏的問題。
理事會成員對於這樣的好消息憂喜參半,憂的是孩子多半沒有去過外地,很怕孩子不適應及擔心首都金邊的治安,加上金邊的消費高,不是人人都可以負擔得起;喜的是許多輟學已久的孩子,終於又盼到繼續升學的機會。而為解決令雲晒學生卻步的生活費問題,協會決定由台灣募專款,讓此「進城讀書記」可以順利成行。記得,宣布助學計畫的當晚,有四個學生特地來到會長家,興奮的告訴我們,這個可以到金邊升學的機會,她們盼望了好久


電風扇,這新鮮貨
二○○七年八月二十日,在張會長的帶領之下,十一名遠從雲晒來的學生坐了一整天的車來到金邊。在協會工作人員陪同下,到全柬埔寨規模最大的端華學校報名、註冊,學校老師對於這一群遠自山城來的孩子也特別叮嚀要好好把握機會、認真求學。接下來我們又多處比較、詢問距離學校近又安全的吃飯地方,讓家長可以更加安心。剛住進新住所的雲晒學生,對於陌生的環境有些緊張,第一天就有女生反應房子會發出怪聲,讓她們極度不安
,但每次察看,卻總是沒發現奇怪的地方,隨行的老師也發現了這個怪聲,決定一探究竟
。東瞧西瞧,走進走出,才發現原來是風扇的扇葉摩擦到天花板發出的聲響,雲晒因為沒有電,一般人很少見過風扇這玩意兒,這會兒,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看來之後的城市冒險記,這些孩子將會有越多有趣的發現與經歷。
最後要感謝此次與我們隨行至雲晒拜訪的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先生與中央社馮昭小姐,回台灣後與記者同業發起的捐款行動,順利讓「進城讀書記」有了個好的開端,也期待大家的慷慨解囊,讓十一個學生可以順利完成中學學業。